南京“公园城市”建设拉开序幕

“我是看了朋友圈,才慕名而来的。趁着春暖花开,带娃赏赏花,体验一下儿童游乐场。”12日,建成开放已一年多的江北青龙绿带启龙亲江乐园,成为众多市民打卡赏春的好去处。这条全长超7公里的绿带沿途串联居住区、产业区、医疗资源区等,构成了江北核心区发展的主轴线,让搬至江北定居的李霜,感觉像住在一个大公园里。

 

我市“十四五”首提“公园城市”建设,江北新区等新区“先建绿,后建城”,老城区通过城市更新增绿,把南京打造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。眼下,“公园城市”正从蓝图走向现实。

图源:南京江北新区

站在江北滨江大道上,背后是江北滨江风光带,眼前则是青龙绿带的入口——启龙亲江乐园。在明媚的阳光下,绿草茵茵,早樱如雪。草坪上点缀着一顶顶帐篷,沐浴着阳光的是人们一张张笑脸。蜿蜒的绿道沿途还设置了多座造型别致的人行天桥,让市民无障碍徜徉在景色之中。“公园的设计非常别致,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,形成一条长长的绿带。人们步行在街区里,随时就能进到公园里,这种体验在老城是没有见过的。”李霜告诉记者,搬到江北后,她便喜欢上了这里。

据悉,在大片空地尚未开发之际,江北新区便拿出核心区近百公顷的土地,建设7.5公里青龙绿带串联五大主题公园,为城市发展勾勒了绿色框架。未来,人们走出办公楼、家园,便置身于不同主题的公园中,改变了过去先建城市后补公园的传统思路,将公园绿地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实施。   

新区有着生态空间优势,已经发展成熟的江南,近年来也在通过城市更新等手段,完善着绿色和生态空间。从街角见缝插针的口袋公园,到环山、环城、环水的景观改造,在不断延展的绿道中,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空间。 

 

南京的山水城林,为南京建设“公园城市”提供了天然优势。来自市绿化园林局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,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.9%,全市新增受保护湿地面积850公顷,修复湿地1900多亩,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.2%,在全省保持前列。 

 

“建设公园城市不是单纯在城市里建公园那么简单。”市绿化园林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,公园城市理念是新时期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,以实现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为目标,通过开展“公园+”和“+公园”,实现公园功能丰富化、城市建设“公园化”,使城市成为一个大公园,以此提高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。

 

据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市将以“公园城市”理念为引领,逐步建立城乡融合、城市公园—郊野公园一体化的全域公园体系。 

 

在“+公园”方面,实现“绿廊”环城、“绿点”遍城。重点推进青龙山郊野公园、三桥滨江郊野公园、岱山郊野公园以及环老山周边等郊野公园建设,营造近自然园林,形成服务市域的郊野公园游憩体系。继续推进青龙绿带公园、兰溪公园建设,新建三桥中央公园、九龙公园,继续建设汤山矿坑公园,打造园林精品,实现“城市中有公园”。对于其他建成区,尤其是老城区,实施社区公园、口袋公园建设。结合老城更新、环境综合整治等,优先选择在绿化覆盖率较低的片区、拆迁少或难以开发的零星地块优先进行口袋公园建设,在面积超1公顷地块开展社区公园建设。通过“公园化”城市滨水环境、城市道路空间,打造水美岸线和特色各异的城市林荫道系统。同时继续开展明外郭—秦淮新河绿廊建设,构建绿廊环城的绿地空间格局。 

 

在“公园+”方面,全面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效能。结合江苏省“公园+”行动,植入惠民服务、科普教育、文化彰显、园事节庆、活动健身、生态彰显六大功能,全面提升综合公园、社区公园、口袋公园品质。部分公园结合人工智能、数字景观的设计,让公园成为意趣盎然的活力空间。开展石头城遗址公园景观提升、设施改善工作,提升城市绿色名片功能和形象。强化社区公园和口袋游园的便民服务功能,继续开展青春广场、邓府山市民广场等改造工程,激发现有公园活力。  

 

相关链接:江北新区领导考察我司青龙绿带项目

 

文章来源:南京日报